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6:52    次浏览
夏庆成说起我与杭报的缘分,有三个阶段:1985年7月至1986年1月,在杭报实习;1987年3月至1994年,在富阳县委报道组为杭报投稿;2003年底,随着富阳日报加盟杭报集团,我正式成为杭报大家庭的一员。纵观这三个阶段,尽管实习阶段只有短短半年,但对我人生影响是深刻的,一些人、一些事是那样地让人难以忘怀。跑了一大圈,稿子没做成我是杭州大学中文系首届新闻专业学生,30年前的暑假,我们专业7个同学到杭州日报实习。我被分在群工部,与指导老师卢贤松、吕庆生一起坐在最西侧的办公室。群工部的工作主要是处理读者来信来访,从中发现新闻线索,然后穿街走巷做社会调查。起初,我很羡慕分在文教部实习的同学,出稿率相当高。而群工部往往要做批评性报道,审稿程序复杂,既费时又费精力,有时还吃力不讨好,稿件见不了报。比如有一次,有个女孩来信投诉:她买了一双杭州本地的品牌皮鞋,没过几天后跟就脱开了。指导老师叫我去核实一下。我先根据电话找到那个女孩,然后拿到鞋子,再赶到买鞋的门市部。店主坚持认为是客户使用不当造成的,不予以退货或调换。无奈我回到报社,指导老师让我找一家权威机构检测一下。我又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,找到绍兴路的一家质监站。一位科长接待了我,说检测设备比较老,耗时长又不准确,建议我不如直接去找厂方领导协商。于是,我又跑去找这家皮鞋厂领导。最终一位女销售经理同意调换这双鞋,但条件是我得答应不能做报道。跑了一大圈,读者投诉解决了,但稿子却没做成。大雪天迟到,挨了批评平常指导老师对我都很和蔼可亲,但有件事我吃了批评,至今记忆犹新。那天清晨,杭城飘着大雪,马路上结着冰,同寝室的同学都在睡懒觉,不去实习单位。那天我起床晚了,再加上结冰的路上不好骑车,等我赶到报社时已快到中午了。进办公室后,从来也没有看到卢老师这么严肃过,他说:“小夏,当记者是不能偷懒的,要吃得起苦,越是天寒地冻,气候恶劣,越是容易出新闻,自行车不好骑,你就是走路也要早点过来准时上班!”是的,我知道自己错了。那天群工部的记者都早早地来了,各自领到任务分头采访,第二天出了一组抗雪防冻的综合报道。单枪匹马去山区采访转眼过了元旦,实习临近结束。有一天,群工部负责人屠雪凡、朱锡琪把我叫到办公室,说有封读者来信反映千岛湖山林盗伐严重,要我去调查一下。这是我首次单枪匹马去淳安山区采访。当时交通很不方便,先要从杭州坐客车到建德,再从毛竹林码头坐船到排岭。我拿着介绍信找到了新安开发公司,在公司保卫科长的陪同下,坐船到各个岛屿实地踏看。当时,很多岛都没有开发,人烟稀少,有的岛只住着两夫妻。从现场情况看,林木偷盗确实很严重,有些岛上碗口大的树木成片被盗,伤痕累累。晚上,我来到界首群岛,这里有个林场,住着20多个人,场长竟然是我的富阳老乡。于是他和保卫科长一定要邀我一起喝酒。三个人边聊天边喝酒,不知道喝了几瓶竹叶青,喝完酒就倒在床上睡了。好在第二天起床后头脑还算清醒,没有耽误采访的大事。回到报社,我写了近2000字的调查汇报。这篇稿子在我实习结束后才见报,可以说多少为保护千岛湖的绿水青山尽了点绵薄之力。实习结束,我们7位同学与杭报领导以及相关部室的负责人合影留念,毕业后,同学们各奔前程,有的当了教授,有的做了媒体总编,也有的自主创业,但我相信就像我一样,在杭报实习的半年青葱岁月,大家都有许多回忆,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